国产天堂/又弹又肥的一线天馒头/羞羞网站在线观看/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

高考在線

首頁 > 地區分站 > 上海 > 上海地方資訊 >

上海新高考落幕 考生即將迎來首次考后填志愿

 最后一批“90后”,趕上了上海新高考“元年”!按照新高考方案,“3+3”的科目選擇,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結合個人興趣、特長和職業志向選擇加試科目的空間。今年上海首次實施考后填志愿,本科招生也將采取全新方式,以“院校專業組”作為志愿填報與投檔錄取的基本單位,因此,眼下正是廣大考生醞釀專業志愿的時間,他們將迎來又一次選擇。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廣大考生和家長明顯感覺,自己掌握的選擇權大了,選擇也更多元了。學會主動選擇,并敢于面對選擇帶來的結果———邁入新高考時代,全新的招考改革正無形中培養考生“選擇”的能力。

學生用自己的“策略”來選擇加試科目

高考后再話科目選擇,眼下已經拿到高考三門加試科目(俗稱“小三門”)成績的高中生們,想必是“各種滋味在心頭”。記者近日在走訪一些高中時發現,這一屆學生在科目選擇時,選不選物理成了“最大的糾結”。

早在2015年,滬上37所本科高校公布1096個專業(類)的選考科目要求,物理學科就是范圍最廣的“通行證”。學生選考物理可以滿足1070個專業選科要求,覆蓋率為97.63%。

除了本科普通批次招生,還有人統計發現,在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零志愿批次共46個計劃招生專業,考生憑借物理成績可以報考的有43個專業,占比93.48%;

在滬上名校集結的綜合評價錄取批次中,選物理的考生幾乎可以報考所有專業。

但事實是,這一屆考生中,選物理科目的人數并沒有“井噴”,而曾經的“小學科”地理則“地位大增”,選考人數激增。

在上海市民立中學,兩位考生的選擇思路很具代表性。考生A在“小三門”學科中選擇了物理,“如果想進自己心儀的大學專業,物理似乎無法繞過”。而考生B則放棄了自己比較擅長的物理,選擇了生物。“大部分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擅長理科的同學幾乎都會選物理,不想‘正面遭遇’他們。”

不少高中老師坦言,根據新高考的相關規定,要按獲得考試有效成績的考生(即缺考或未得分的考生除外)總數的相應比例劃分等級,這客觀上會讓一部分考生在科目選擇時采取“田忌賽馬”的策略。

而談到地理科目在本屆學生中受到熱捧的原因,一位熟悉高中教育的專家坦言,這也是學生們選擇的結果。“從時間分配上看,地理等級考在高二開考,如果選這個科目,提前一年高考,那高三的時間就相對充裕了。”

隨著改革深入,興趣導向會更加明顯

“田忌賽馬”的人越多,多元博弈的結果越是難料。“學生未必會完全按照興趣來選擇,而這恰恰是他們剛開始有選擇權時,必然會出現的現象。”不少高中老師認為,隨著改革的深入,興趣導向會越來越明顯。

華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周彬教授認為,新高考改革從制度設計上倡導考生主動選擇。而這客觀上也要求,考生要在選擇的過程中培養出選擇的能力。

“什么是選擇?某種程度上說,做選擇的過程就是參加博弈。”在周彬看來,新高考在給考生提供多元選擇的同時,也要求考生有選擇的能力,同時,接受選擇的結果。

事實上,考生每一次選擇都是綜合利弊后做出的考量。表現在選考科目選擇上,選物理的考生顯然要面對學習比較辛苦、“學霸”正面競爭的“弊端”;但是選物理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高校專業選擇范圍廣,今后就業也有更多的機會。“到底是只考慮眼前利益,只看升學這一關,還是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從眼下的升學到高校深造再到今后職業選擇一并考慮進去?學生只有經歷了選擇的過程,才會學會選擇。”周彬說。

在一些教育專家看來,現在“6選3”的選考科目設計不僅充分尊重考生的個性,提供更寬泛的選擇空間。市教育考試院專家透露,匯總本屆考生情況:選擇“物理、化學、生物”這類純理科或者“地理、歷史、政治”這類純文科的考生,加在一起大約只占考生總數的百分之十幾。也就是說,這一屆的大多數考生,在選科目上已經實現了文理交叉。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說,這更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