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天堂/又弹又肥的一线天馒头/羞羞网站在线观看/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

高考在線

首頁 > 地區分站 > 陜西 > 陜西地方資訊 >

陜西:關于做好2024年農村訂單定向大專醫學生招生工作的通知

來源:陜西省教育廳

各市教育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衛生健康委,楊凌示范區教育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衛生健康局,韓城市、神木市、府谷縣教育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衛生健康局: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著力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夯實基層人才基礎,助力健康陜西建設,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編辦、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和省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了《2024-2026年度陜西省開展農村訂單定向大專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實施方案》(陜衛科教發〔2024〕19號),決定2024年起我省開始招收農村訂單定向大專醫學生。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招生計劃

有關高校的農村訂單定向大專醫學生招生計劃由省教育廳根據用人需求,以縣(區)為單位安排,分別下達面向有關縣(區)定向就業的招生計劃。

二、招生院校

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商洛職業技術學院、渭南職業技術學院、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寶雞職業技術學院、漢中職業技術學院。

三、報考條件

農村訂單定向大專醫學生只招收農村學生,報考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已通過2024年陜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報名審核。

(二)應屆普通高中畢業生。

(三)本人及父親或母親或法定監護人戶籍地須在我省農村。

四、志愿填報

農村訂單定向大專醫學生志愿填報在高職(專科)提前批次文史類、理工類志愿欄內,填報時間為6月24日12:00至6月27日12:00。高考成績達到高職(專科)批次最低控制分數線的考生登錄陜西省教育考試院門戶網站或陜西招生考試信息網填報志愿。設3個院校梯度志愿,每所院校設3個專業志愿,同時設有“愿錄取到其他專業”的調劑表態欄。

五、資格審查

高考志愿填報結束后,省教育考試院將所有填報農村訂單定向大專醫學生志愿的考生信息分發給相關市、縣(區)招辦。各縣(區)招辦按照規定的報考條件完成資格審查工作后,由各市級招辦匯總本地各縣(區)通過資格審查的考生信息,并于7月10日前報送至省教育考試院普通高校考試處。各市級招辦要在報送信息前,將審查結果與高考報名系統中考生有關報名信息進行比對,需要更正的應及時與相關考生聯系,在考生本人寫出書面申請后,按照有關規定報省教育考試院進行信息變更,以避免錄取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糾紛。

六、錄取

(一)農村訂單定向大專醫學生安排在專科提前批錄取,實行順序志愿投檔錄取模式,執行高職(專科)分數線。分數相同時,優先錄取定崗單位所在縣(區)生源。生源不足時,未完成的計劃通過征集志愿的方式從高分到低分順序錄取,直至完成計劃。

(二)農村訂單定向大專醫學生入學前,須與定向就業所在地縣級衛生健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簽訂定向就業協議書,承諾畢業后到村衛生室服務6年。到校辦理入學前,須與培養院校簽訂定向培養協議書。拒簽協議或未按時報到的已錄取學生,培養院校視為放棄,取消其定向醫學生錄取資格。

七、其他要求

(一)農村訂單定向大專醫學生在規定期限完成學業,取得畢業證書后,應按照入學前簽署的定向就業協議,持畢業證、身份證等材料,到定向地縣級衛生健康部門報到,并按照有關規定辦理聘用手續,簽訂聘用合同,納入鄉鎮衛生院編制管理。農村訂單定向大專醫學生在村衛生室最低服務年限應滿6年,時間從報到之日起算。服務期滿,可按規定續聘。定向醫學生應當在入職3年內考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如未能按期取得則解除聘用合同。服務期滿且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的,優先到鄉鎮衛生院工作。

(二)農村訂單定向大專醫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適當補助生活費。按規定延期畢業的(最長不得超過1年),延續學年內的相關院校培養費用由學生本人承擔。定向醫學生在校期間如確因身體原因不適合從事臨床醫療工作需終止協議的,應當按照規定退還已享受的培養費用,并由所在學校根據當年高考成績將其調整到符合錄取條件的除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口腔醫學類外的專業。

(三)農村訂單定向大專醫學生因生病、應征入伍等原因不能履行協議的,須提出暫緩履行協議申請,經市級衛生健康部門同意,報省衛生健康委備案后暫緩履約。待情況允許,經市級衛生健康部門核實后應繼續履行協議。農村訂單定向大專醫學生畢業當年,因病不適合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等特殊原因不能履行協議的,須經市級衛生健康部門批準報省衛生健康委備案,并按規定退還已享受的培養費用,解除協議。

(四)定向醫學生畢業后未按協議規定到村衛生室工作,或在服務期內違反協議規定提前離職的,須按規定退還已享受的培養費用,并繳納費用總和100%的違約金,同時將違約事實記入個人誠信檔案。

陜西省教育廳

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陜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4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