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天堂/又弹又肥的一线天馒头/羞羞网站在线观看/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

高考在線

首頁 > 大學生就業信息 > 就業指導 >

合肥警方公布六大招工陷阱 學會這五招幫你求職避坑

來源:中安在線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點點鼠標,日賺數百”“隨手轉發,月薪過萬”,暑期求職高峰期,不法分子也在頻頻設下“招工陷阱”。雖然絕大多數的騙局手段老套,甚至漏洞百出,卻仍會有人上當受騙??偨Y以往發生的招工類詐騙,合肥警方歸納出招工求職期間需要注意的大陷阱,提醒廣大求職者注意防范。

陷阱一:網上兼職招工

案例:2019年4月3日,合肥某高校學生小雪報警稱:4月1日,其微信接到添加好友信息,對方稱可以為其提供兼職工作信息,但必須支付介紹費,按對方要求,以微信轉賬的方式轉給對方2203元后,被對方拉黑。

警方提醒:網上找工作,不要被誘人的待遇和薪水所迷惑,更不要貿然向對方所提供的銀行賬號匯錢。

陷阱二:網絡刷單

案例:某地大學生小張收到信息稱,兼職網絡刷單每月可收入過萬。小張和對方聯系,對方表示小張只需按照要求完成網絡購買交易,很快就會返還購物的本金和本金金額10%的傭金。小張便按照對方提供的二維碼先后轉賬完成了多筆交易,可對方卻始終沒有返還本金和傭金,直至對方完全失聯,小張才意識到上當被騙。

警方提醒:“刷信譽”本身就是違法行為,不法分子以“高回報”“收益快”為誘餌,一開始返還本金并支付傭金,但只是為了誘惑求職者投入更多的錢,當你大額支付后,傭金和本金便被騙子悉數收入囊中。

陷阱三:崗前貸款培訓費

案例:學計算機的小李先后接到10家“網絡科技公司”的面試通知,其中9家以招聘名義收取“培訓費”,并當即表示,如果沒有錢,可以幫助申請貸款,每個月還幾百元就可以。

警方提醒:詐騙公司以高薪就業為誘餌,向求職人員承諾培訓后包就業,但須借貸支付培訓費。貸款培訓的求職者不僅不會獲得工作,還將會背負貸款產生的高額利息。

陷阱四:付費入職

案例:小陳去一家公司面試,對方“經理”一直夸贊其條件優越,并表示按照規定,小陳需繳納1980元的費用,在該公司辦理一張會員卡,才能算是該公司的員工。小陳辦理后,該公司讓其在家等上班消息。當小陳再次找過去時,該公司已經人去樓空。

警方提醒:皮包公司假裝進行招聘,收取報名費、體檢費等各種費用,一旦詐騙多人成功,迅速攜款逃之夭夭。面試前要認真了解招聘單位的相關情況。對于先讓交報名費、培訓費的招工,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騙。不要將本人的身份證、居住證、畢業證等有關證件隨意交給招工者。

陷阱五:群發的招工信息

案例:2019年2月,家住合肥市包河區的費女士收到招工短信,后打電話進行咨詢,對方以交納報名費、服裝費、材料費為由多次讓費女士轉賬,詐騙5800元后,對方消失。

警方提醒:騙子以手機群發招工信息等待受騙者上鉤。求職者打電話咨詢,往往被要求先交報名費、押金等。

正規的單位發布招聘信息一般不會通過手機短信的形式。對手機接收到的招工短信,一定要提高警惕。

陷阱六:試用期=“白用期”

案例:畢業生小韓通過參加招聘會被一家廣告公司錄用。按照口頭約定,工作前3個月為試用期,公司根據他的表現來決定是否正式聘用他。在單位,小韓踏踏實實工作,按時完成任務。3個月下來,小韓本以為自己可以輕松被該公司正式錄用。誰料試用期一結束,經理卻說他不稱職。事后小韓得知,與他同一批進公司的員工,沒一個通過試用期的“檢驗”。而后不久,該公司又新招了一批員工繼續“試用”。

警方提醒:勞動合同是規避試用期陷阱的重要武器。在用人單位要求試用前,一定要先簽訂勞動合同,看清合同單位的名稱、法定代表人等信息,注意檢查薪資、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條件、報酬等內容。

五招助你求職避坑:

第一招:選擇高信譽度的招聘網站或到正規的人才市場。選擇有工商營業執照的正規勞務中介單位,千萬不要隨意相信黑中介、游擊招工者。

第二招:核實招聘企業的真實性。例如從工商局網站和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里進行查詢,從而確定該企業是不是一家經過工商注冊、信譽度良好的正規企業,同時查詢企業的注冊聯系方式,聯系企業確認招聘真實有效后再去應聘。

第三招:保護好個人證件與財物的安全。在求職過程中,不要隨便把身份證、畢業證等證件交由中介機構或個人保管,防止被一些不法分子盜用個人身份信息。使用身份證復印件時,身份證復印件要注明身份證的用途,以及“僅可使用一次,再復印無效”等語句。

第四招:遇到要求繳納報名費、培訓費、體檢費等各種名目費用條件的招聘廣告時一定要提高警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有明確的規定,不允許企業在員工入職時要求職員繳納保證金、培訓費、押金等,所以要求繳費的都是騙子,不要隨意匯款。

第五招:保留收據和發票,應聘后簽訂書面合同。在應聘成功后,一定要與用工方簽訂書面合同,特別是要寫明工資數額、計酬方式、福利待遇、保險交納、事故賠償等條款。

街頭的招工小廣告往往以優厚的待遇和工資報酬誘惑急于找工作的人,但其中不乏有為騙取錢財的黑廣告,對這類小廣告要慎之又慎。
 

(編輯: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