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想脫穎而出?速看→
時間:2025-04-10 作者:高考在線 點擊:次
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求職小課堂
面試有很多種形式,結構化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求職時該如何應對?面試結束后應怎樣總結提升?今天這節課跟大家聊一聊——
結構化面試
這類面試形式經常出現在公務員面試、國企事業單位的面試中。
之所以被稱為結構化面試,是因為這類面試在面試流程、面試題目和面試評價上,對所有的應聘者都是無差異進行的。
面試過程的標準化
結構化面試的整體流程
通常都是程式化的
每一個環節都遵循確定的秩序
以公務員面試流程為例:
面試報到抽簽→候考→進入考場→答題→考生退場→面試結束→下一位考生入場→成績確認→面試結束
從進場前的抽簽確定面試順序,到入場后答題,到退場出面試成績,整體流程都是標準化的。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答題環節,每個考生答題數量、答題時長都相同,所以答題時是可以攜帶手表,并可以使用現場提供的草稿紙進行思考記錄的。
面試題目的標準化
結構化面試題
總體上分六個大類
1. 職業理解類
包括對應聘職業的工作內容理解、應聘這個職業的動機、自己與崗位匹配程度的理解、職業規劃和職業操守等。
應對策略:面試前先了解應聘單位,并做好崗位職業要求的拆解,總結自己在興趣、能力和性格方面與崗位的匹配程度。
2. 計劃組織類
通常是以一類項目或活動進行考核,例如單位要組織一次秋游,你會如何計劃組織。
應對策略:根據5W2H的框架,把握時間、地點、人物、活動內容,活動目的、費用的關系和安排。
3. 專業知識能力問題
主要針對應聘崗位的相關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進行提問。
應對策略:對自己在專業方面的知識點查漏補缺,對于實操性的問題,即使沒有做過,也可以通過網絡檢索,了解大概的流程和關鍵技術點。
4. 關系協調類
主要考察人際關系處理的態度和方式。例如,如果你是一個職場新人,人際生疏,如何與周圍同事展開合作。
應對策略:懂得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積極面對和解決問題,主動溝通和及時匯報是職場上的首要態度。
5. 綜合分析類
這類題目比較廣泛,包括社會熱點、政策分析、漫畫或名言警句辨析、材料分析類問題等。
應對策略:在日常中多多鍛煉辯證思維,嘗試從一件事情的多面性考慮,從有利和不利、摒棄和崇尚、個人和集體等角度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解答。
6. 應變和自我控制能力類
這類題目既包括在面試現場對個人情緒把控的能力,也包括突發事件的應對處理能力考察。例如,刁難性問題——“如果我們沒有錄用你,你覺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突發性問題——“一場重要的峰會,你邀請的重要嘉賓因為航班延誤無法到場,怎么處理?”
應對策略:對于這樣的題目,切忌自亂陣腳,一旦出現慌張情緒,不妨略作5秒停頓,厘清思路,從正視問題、積極處理、吸取經驗教訓的角度進行回答。
面試評價的標準化
不論面試單位是什么性質的,在面試評價中通常都會從禮儀形象、回答問題的邏輯條理和全面性、個人情緒的有效控制以及能力匹配的維度進行考核。
每個面試官的手里都會有一張統一的打分表,并且在面試前都會商定好打分分值的高低標準,以確保在統計面試結果的時候一致有效。
結構化面試通常會將招聘中的考核內容進行分解,通過不同維度的考察來確定應聘者是否合格。建議求職者事前做好充分的應聘準備,可以通過模擬面試來優化回答哦!
無領導小組討論
無領導小組討論是一種測評技術,采用情景模擬的方式對考生進行集體面試。通常由6-8個人一組,進行限時討論,并最終由小組代表公布一致結果。
過程中不指定leader,由應聘者自行組織,面試官不參與和干預,只是作為觀察者直接記錄候選人的組織協調、口頭表達、說服力等各方面能力和素質,還包括自信度、進取心、情緒穩定性、反應靈活性等個性特點,最終進行綜合評價。
無領導小組討論的題目
通常包括五大類型
1.開放式
例如,您認為什么樣的領導才是個好領導?
2.兩難式
例如,您認為能力和合作精神哪個更重要?
3.排序選擇
例如,公司招聘CEO,有劉備、諸葛亮、曹操、孫權四個人選,請列出優先錄用的順序,并說明理由。
4.資源爭奪
例如,公司只有50萬獎金,不同部門應如何分配?
5.實際操作
針對存在的問題設計一個實際操作方案。
面試官評價維度
在無領導小組討論中
面試官通常會從
個人和團隊兩個維度
進行考察打分
個人維度
語言表達邏輯條理性、觀點是否具有創新性、在討論中的說服力。
團隊維度
有效分工組織、有效推進結果產出、有效協作、有效處理分歧等。
一場無領導小組討論的勝負
并不是根據發言的多少判定
而是從多個維度進行考核
那么,怎么做
才能得到更好的結果?
帶大家弄清楚幾個問題
升級認知、提升表現
無領導小組的題目是否有標準答案?
答案是否定的。不同團隊的討論答案會有千差萬別,所以沒必要糾結一道題目是否有標準答案。但通常是需要有完整的思考邏輯框架,無論是排序題還是篩選題,兩難問題或是資源分配題,都是可以在討論的時候確定選擇依據。例如:“50萬的獎金,不同部門如何分配?”到底是按照部門對公司的貢獻大小,還是部門規模大???確定討論的基準很重要。
什么是有效的討論?
如果將無領導小組討論還原成一個原始的模型,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討論最終得到團隊統一的結果。如圖所示,無論起始的討論是多么無序,無領導小組討論的唯一目標就是實現結果統一。
所以,判斷討論是否有效,就是看每個人的語言和行為是否都圍繞著統一的結果來進行,于是就有了核心的幾個分工。
有效的分工和角色
一場討論通常有以下幾個分工:
計時者:有效的計時者能夠將時間進行科學劃分,分為討論前的基準確定、討論規則的建議、討論過程中對發言人的時間限制,以及討論尾聲提醒結論的產出;
記錄者:好的記錄者能夠有效統計大家討論的內容,在做好記錄的同時,根據討論節奏及時共享討論成果,最終幫助團隊消除分歧、達成共識;
匯報者:在有效的匯報中,匯報者所公布的討論結果代表了所有人的統一共識,匯報者在匯報時的邏輯性和說服力,直接決定面試官對他的評價高低;
領導者:所有人都可以是領導者,所有人都可以具備領導者的心態,為了團隊目標的達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發言、溝通,還可以是組織分工、消解分歧和沖突、提醒時間等等。
一場無領導小組討論,表現的優劣不限于發言的多少和質量,還跟參與的人是否能夠有效組織協調、把控節奏和進度、促進結果的達成有關系,希望求職者都能帶著領導者的心態去應戰無領導小組討論。
面試結束后的總結提升
一場面試結束后
我們還有哪些可以去做的呢?
跟進面試結果
在面試結束現場及時向面試官獲取聯系方式,便于在面試后的1-2周內聯系對方跟進面試結果。即使被淘汰也可以向面試官尋求反饋,了解他們對你的印象以及哪些地方可以改進。建議根據掌握的聯系方式,優先微信/郵件/短信,再考慮電話方式詢問,采用書面文字形式詢問的好處是可以給對方思考、語言組織的時間,也可以通過編輯、刪減將自己的想法完整且全面地表達出來,避免過于緊張而忘記重要的內容。
找工作是雙向選擇,沒必要小心翼翼,也不必過于卑微,只需注意溝通禮節即可。對方有可能不告訴你,但這并不妨礙你去詢問,求職的過程就是脫敏的過程,鍛煉自己接受被拒絕的抗挫能力。
做好面試復盤
面試問題:記錄面試官提的所有問題,包括你覺得回答得好的和不好的。
自己的回答:回顧這場面試中哪些問題自己回答得比較滿意,哪些問題不是很篤定,準備是否充分,有哪些遺漏的地方。用客觀而不是評判的態度去看待自己的應答。
當提到復雜的問題、項目,或是遇到不能將面試過程完整回憶起來的情況,只需提煉其中的關鍵點,將當時覺得難以答復、有卡頓的地方,或者表達不清晰的部分重新進行推演,可以有效降低面試復盤難度、提升效率。
對于現場的表現,可以從三個方面復盤:
(1)溝通技巧:你的溝通是否流暢?回答是否有邏輯條理?是否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2)非語言溝通:你的肢體語言、眼神交流是否得體?
(3)情緒管理:面對困難或棘手的問題時,你是否保持了冷靜?
調整求職心態
在面試的過程中,比起面試技巧,保持良好的心態,其實是更重要的事情。
(1)積極樂觀:在求職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挑戰和拒絕,這時候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尤為重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把每一次失敗看作是一次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積極的心態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應對壓力,保持求職的熱情和動力。
(2)靈活適應并保持開放心態:求職市場充滿變數,需要有靈活適應的能力。不要拘泥于一種職位或行業,要敢于嘗試不同的機會,并保持對新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態度。開放的心態可以幫助你發現更多的機會,增加成功找到工作的概率。
(3)自信與真實: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有清晰的認識,并在求職過程中展現出來。在面試中保持真實,不夸大、不虛構,自信而真實地表現自己。
面試結束并不等于求職結束
帶著積極的心態
在不斷總結的同時尋找提升的方法
把每一次面試
都當做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才是成為“面霸”的絕殺技
預祝大家
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