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天堂/又弹又肥的一线天馒头/羞羞网站在线观看/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

高考在線

歡迎報考西昌學院

基本信息

  • 院校所在地:四川
  • 主管部門:地方
  • 行政主管部門:四川省教育廳????
  • 院校類型:綜合
  • 學歷層次:本科
  • 學校官網:https://www.xcc.edu.cn/
  • 電話號碼:0834-2580038,0834-2580029
  • 地址:北校區:四川省西昌市學府路24號:南校區:四川省西昌市海濱中路24號
  • 錄取分數線:
  • 點擊報考

學校概況

學校概況

  西昌學院位于一步跨千年的全國最大彝族聚居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地處國家深度貧困地區的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辦學歷史悠久。學校肇始于1939年北洋工學院內遷創建的國立西康技藝專科學校。李書田、柯召、魏壽昆、曾炯、劉之祥等知名教授匯聚于斯,矢志興教,提出振農工、重實驗辦學理念,開辦農林、畜牧、土木工程、礦冶工程、機械工程和醫科等專業,應用辦學源遠流長,實踐育人特色鮮明。發現攀枝花大型磁鐵礦;培養出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獲得者陳明義、國家發明獎獲得者張嘉惠等一批杰出英才。

  幾經變遷,2003年教育部批準西昌農專、西昌師專、涼山大學、涼山教育學院合并組建西昌學院。2010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2015年被列為四川省首批整體轉型發展改革試點單位,2017年被列入國家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100所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單位。

  辦學條件良好。現有北、南、西等校區,占地1900畝,建筑面積39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8.35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44億元,紙質圖書220萬冊,電子圖書94.84萬冊。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9100余人;教職工1000余人,專任教師840人,其中正高職稱111人、副高職稱234人,博士、碩士研究生63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5人,省突出貢獻專家及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0人;州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突出貢獻拔尖人才等60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委員3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優秀教師、四川省教學名師、四川省師德標兵、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四川省三八紅旗9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1個。

  教改成效突出。獲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56項。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項目2個、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5個。省級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3項、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教學團隊4個、一流本科專業9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5個、特色專業6個、應用型示范專業6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卓越培養計劃項目8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3個,省級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創新創業教育示范課程應用型示范課程29門。在省屬同類院校中,教改成果名列前茅。

服務地方有力。學校堅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務地方,是涼山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學校是涼山發展的人才培養基地。為地方培養培訓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近20萬,全州縣處級干部的50%、中小學校長及骨干教師的70%、高層次農牧人才的80%、水電和建筑領域技術骨干及高層管理人員的85%均畢業于西昌學院。近年來,圍繞民族地區人才需求,依托四川省彝漢雙語師資培訓基地”“四川省普通高校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基地等平臺,為涼山培養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永久牌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校是涼山資源開發的研究基地。建有各級科研平臺23個,重點開展以涼山自然資源、農業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為主的科學研究,為涼山特色農產品馬鈴薯、苦蕎、洋蔥等的產業化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獲國家級項目立項19項,獲省、州科技進步獎64,獲省級哲學社會優秀成果獎12項,選育作物新品種22個,獲得國家專利177項,其中國家發明專利17項,推廣轉化科技成果68項,取得社會經濟效益15.8億元。2018年,馬鈴薯原種超高產擴繁試驗破西南地區畝產紀錄。學校多次被授予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先進單位

學校是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創新基地。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將優秀民族文化傳承創新融入人才培養。依托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民族團結發展研究中心,積極開展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研究。立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7項,國家民委中國彝學研究項目6項,省社科聯研究項目34項,出版專著、譯著、教材和科普書籍105部,獲國家級、省部級和州廳級獎338項,在彝族母語文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等方面全國領先。先后獲國務院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全國民族教育先進集體”“四川省民族團結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學校是服務涼山脫貧奔康的行動基地。充分發揮智力、人才優勢,集中力量開展教育、科技、文化和健康扶貧,全力支持涼山脫貧奔康。開展6+1+1彝區頂崗支教、一村一幼”“姚基金志愿者支教等助推教育扶貧。20176月,學校一村一幼志愿支教項目被教育部高校定點扶貧典型案例集收錄。在深度貧困縣建立產業示范基地和農業科技專家大院,開展科技服務、技術指導、培訓和科普宣傳等,助農增收致富。開展文化藝術服務和彝區鄉村美化等活動,推進移風易俗和鄉村文明建設,激發脫貧內生動力。構建三層次六結合禁毒防艾教育模式,每年組織2000余名志愿者深入涼山17個縣市開展宣傳教育,助力彝區禁毒防艾攻堅戰。學校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示范學校”“四川省預防艾滋病教育試點高校2018年,彭麗媛大使到校參加紅絲帶青春校園行活動,充分肯定了學校在禁毒防艾工作上取得的成績,并為學校青春紅絲帶志愿團授旗。

  合作交流廣泛。積極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與攀鋼集團西昌鋼釩、四川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市訊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內外百余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共建新工科產業學院;與中央民族大學、廣州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西華師范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等高校合作開展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與意大利巴勒莫大學、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泰國正大管理學院等簽訂了合作協議,選派近百名骨干教師和管理干部出國交流訪問;現有美國、荷蘭、澳大利亞、韓國、塔吉克斯坦、菲律賓、巴基斯坦、也門、摩洛哥、盧旺達等國留學生在校就讀。

  面向未來,學校將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立足涼山、面向四川、輻射西南,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為把學校建成全國民族地區知名、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更新:2020-3-1

招生資訊

 

 

校園風光